测评指标
文化育人

 

1、健全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加强整体规划整体设计。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师生共同体的凝聚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我校成立上海理工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牵头全校文化建设工作,负责文化创建整体规划与设计,组织开展日常工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塑造大学形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起草高水大学文化建设规划;认真贯彻上级部门有关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政策、文件及会议精神,做好信息反馈及部署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各基层单位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做好跨单位、跨部门文化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考核和总结工作;履行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职责,组织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研究工作,负责召开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研讨会议,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上海理工大学新媒体联盟成立  

  

2、坚持开放、协同、共享相结合,打造卓越工程文化品牌。一是开展党史廉政文化教育。把党史学习和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采取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强化尚理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月品牌,通过教育学习、知识竞赛、艺术创作等形式,营造“学廉、思廉、崇廉、尚廉”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开展校训校史育人。梳理、凝练上海理工大学特有的办学传统、精神追求、理念制度和人文典故,启动校本文化课程开发研究,出版、传播校本文化“活教材”,编写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史、上理工程翘楚访谈录系列丛书,将校本文化课纳入大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体系。三是开展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人文教育。打造一批“大楼大师”系列纪录片、舞台剧、艺术作品展等,以艺术形式呈现校史及校史人物,传播弘扬科学精神与工程伦理道德。依托校史馆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校史馆面向社会启动开放日制度,校史志愿宣讲队每年接待参观者约3000余人次。

3、塑造校园文化品牌,文化育人成效显着。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举行“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晚会,用音乐剧、舞台剧、朗诵、歌舞、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上理人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共成长、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热情。学校建立培育和塑造优秀文化项目的长效机制,已成功打造了公共服务体系、沪江国际文化园、尚理讲坛、网络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多个文化品牌,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文化支撑。特别是沪江国际文化园的成功打造,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让文化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引进演出走进校园,还积极组织大学生走进剧场,感受文化熏陶和高雅艺术的魅力,起到很好的文化育人的效果。学校成立大学生艺术团,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充实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宣誓、签名等仪式,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安装横幅、播放视频等途径,在“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  

  

4、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社团文化繁荣发展。学校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确保第一课堂,2019年入学的本科生必须修满47.5个学分的人文通识课才能完成培养计划。繁荣第二课堂,通过社团、人文讲坛、社会实践等,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沪江讲坛”、“思学讲堂”、“尚理校友论坛”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学生社团涵盖9个种类的社团90个,注册社员上万人,包括思想政治类、文化活动类、体育活动类、学术科技类、志愿公益类、自律自助类、创新创业类、国际交流交往类、其他等,每年约举办千余次的社团活动,为上理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社团联合会定期举行星级社团评选,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嘉年华等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学生社团的风采。



  相关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入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pdf

 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学校组织清明祭扫活动缅怀刘湛恩等革命先烈

 “高雅艺术进校园——杨浦区非遗戏曲荟”走进我校 

 缅怀英烈志奋进新时代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唱响中国梦出彩上理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师剧《刘湛恩》113周年校庆演出圆满落幕 

 上海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大学生社团改革.pdf

2019年学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揭晓 

 


历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