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动态]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思想动态 第2期

发布时间: 2018-09-19 浏览次数: 68

共青团上海理工大学委员会编2015年10月12日

编者语:金秋十月,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年逾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成为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对此,境外华文媒体表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同时亦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热点关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得诺奖就是做梦!”虽然网络舆论里常常出现的此话听来刺耳,但好像一直以来也没有有力的证据反驳,直到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瞬间把这句话摔个粉碎。这个奖项也让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对此,她本人表现的比较淡定,表示获奖并不那么意外,这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15级光电学院的贾继浩同学看到新闻后说:“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由大陆的中药学家屠呦呦及日本、爱尔兰的学者共同获得。这是中国医学对世界的贡献,让人肯定、钦佩。”

  15级光电学院的袁聪同学认为,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个人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15级管理学院的苏蓉洁同学感慨:“屠呦呦的成功将引发全社会对科研,尤其是医药学研究的关注。作为一个女生,这意义恐怕更加深远。科学家之伟大,并非用来捧上神坛,而是给世人和后代带来希望。”

  12级医疗学院的卢韵朵在采访中表示:“此次屠呦呦获奖带给中国两点启示。一是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取得产生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是很有希望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是一个大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这次获诺奖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增强了我们对中医药的自信。青蒿素是一种有效单体,中医药还有复方。”

  屠呦呦是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是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花。她被称为“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和诸多中外女科学家所获得的重大成就,足以证明女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和潜力。那些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难有作为的刻板印象和陈腐观念被粉碎了。屠呦呦的获奖激励更多的“屠呦呦”在没有“天花板”的空间里脱颖而出,在平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女人在走出厨房后的舞台会有多大,屠呦呦已给出了答案。

  从屠呦呦身上我们看到成功绝非侥幸,而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社会。古时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统,屠老将这种“亲尝百草、应用临床”的实验精神推己及人,不仅体现了“医者仁心”的慈爱,更表现了“大医精诚”的科学精神。屠呦呦本次获奖,必将激励更多的医学科研人员攻克难题,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二、“三无”科学家引发争议

  现年85岁的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头衔,被称为“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因此至少惹来三大争议。首当其冲的是在国际上颇受认可的屠呦呦为何多次落选院士。

  15级光电学院的刘奕麟同学认为:“一个女科学家长期默默无闻,不恋官场,潜心于科研,终获诺奖,成为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一人,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14级版艺学院顾雨婷则表示:“这种现象值得反思,为什么不是先得到自己人肯定,而是因为外人的肯定,自己人才去肯定。”

  14级材料学院丁顺表示:“屠呦呦迟迟得不到院士头衔,原因之一是其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至今仍有争议;其次,她在业内的声誉不高,性格直率,不溜须拍马,未得到业界同事的支持。”

  13级机械学院王浩霖认为:“诺贝尔奖评定却并不认可集体成就,而强调从集体研究中界定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毕竟个体才能作出发现而不是组织。”

  屠呦呦获诺奖,空前不该绝后。正如此前有媒体说的,她是在三流条件下创造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这也投射出中国科技界及人才评价体系的不足:当下,科研项目申请程序、评估考核过于繁琐,在考评机制上过分看重论文数量,包括院士评选亦难逃这些窠臼。相较之下,屠呦呦于宁静中致远,不啻为对此的鞭策。科学家饶毅曾说: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而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就是必须通过科研体制、环境的改善,去激励更多科技人才通力协作、潜心研究、扎实做事。

三、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15级管理学院的张韧轩认为:“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15级光电学院的任昌宏同学说:“科学讲究严谨,与或非这些逻辑关系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待科学,就应该一丝不苟,孰是孰非,应该做到一目了然。而且有根有据,没有理论依据说的话做的事都是站不住脚的。”

  14级环建学院许德俊认为:“凡事都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辩证的关系看问题。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总结出的经验,到近代微积分的突破,再到现在中微子的突破。科学就是在发展和被发展中逐渐丰满的。人的认知可能是有限的,但是,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屠老说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这个荣誉是属于全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实力,创造出更多、更伟大的科研成果。


报:团市委、校党委

送:党办、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究生工作部

发:各学院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

指导老师: 刘旭洋 高 涵

编   辑:苏蓉洁 贾继浩 徐盈婕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 联系电话:021-55272507
  • 邮编:200093
  • 邮箱:tuanwei@us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