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棠:
2004年10月,在读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姚欣正式提出休学创业的申请,我不禁一惊。联想到“下一代互联网”科研团队反映他近来常有缺勤的现象,我感到这件事藏有玄机。原来,当时P2P技术风靡全球,我的硕士课程也在开讲P2P原理。研一开始,姚欣就瞒着我和几个伙伴在宿舍研发P2P软件,开始提出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想在学生宿舍通过计算机看电视,特别是诱人的世界杯足球赛。
2004年底,PPLive1.0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正式诞生,此刻,急需在大用户网络环境下试验,并寻求公司机制走向市场。我历来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深知起步之扶,幼苗之水对新生事物的重要,当即鼓励和指导他尽早形成知识产权,并让他的P2P系统在校园网上试运行,开展真实用户的测试。
2005年2月,PPlive软件在校园网上完成测试后,我又让他立即转移到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上边测试边运行,结果很快被传开。姚欣作为PPTV-网络电视创始人、公司总裁,2012年获“中国青年创业奖”,受邀参加“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2013年,姚欣被评为第三届十大“浦东好人”之一。同年4月16日,我应邀出席上海浦东电视台直播现场,以导师身份亲手授予姚欣奖杯,倍感荣幸。作为80后创业者和杰出校友,姚欣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姚欣其实只是技术上从我校校园网和CERNET走向成功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几十年来,我校校园网一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得益于网络基础的学习和实践,从校园网起步,走向成功、走向世界的何止姚欣一人一事,微信、Foxmail的创始人张小龙,“淘米”创始人汪海兵等也是如此。另外,网络中心团队还培养出40多名博士毕业生和300多名硕士毕业生,更不用说全校成千上万受益于网络与计算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了。
李芝棠:
对于年轻人才的培养,我主要强调因材施教、宽容致远,扶持起步、着眼未来。如同幼苗需要浇水一样,新生事物要多予呵护、切忌压制打击,年轻人应在较为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
另外,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及时发现和抓住实践中的本质问题,在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人才。1998年,校园网因为没有任何出口管理,欠下财务处近200万元。我立即和研究生一同设计和开发,一个月内就实现了出口认证,该生也因能力强而被常春藤大学录取。
2000年以后,校园网出口流量成倍增长,我们先后尝试过出口防火墙集中认证,以及学生宿舍多PC机分布式认证等方案,但都未能很好解决认证与畅通的矛盾。我们转而采用刚出现不久的802.1x技术,在某厂家配合下,在全国率先研发出802.1x认证系统,厂家迅速推广到全国,并因此转变到良好的发展状态。
2003年前,网络中心是用户排队手工交网费,SARS出现后这种方式戛然而止。我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带领研究生两周内就研发出网上交费系统,SARS病毒危机反而给我们带来了开发高效交费模式的契机。总之,姚欣及早期谷歌、Facebook团队人的成长,开始都是源于寻找某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和超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