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医护志愿者驰援武汉

时间:2020-01-29浏览:2628编辑:董真摄影:    通讯员:设置

1月23日小年夜,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下午5点接到上级通知,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动员令,在全院范围内选拔抽调医护人员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医院各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各科室医护人员积极主动报名请缨。
两个小时,14名医疗专家和114名护理人员“请战”

“我报名!”“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疫情如军情,你我责无旁贷!”“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我是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面前义不容辞!”……

截至1月23日19:00,医院近120多名医护人员纷纷请战,他们中80%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决要求参加抗击疫情的战斗。根据报名情况,上理工附属市东医院迅速完成了队伍组建。医院办公室、医务办、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将医疗队所需物资全部调度完毕,全力驰援抗疫第一线。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医护志愿者出征


首批4名医护人员赴武汉,后续队伍也在组建中

上理工附属市东医院首批4名赴武汉医疗队志愿者,个个都是医院骨干力量,身体健康、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高强度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接到通知,迅速集结到位、准备就绪,随时赶赴武汉支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朴实话语和勇敢逆行。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出发前的心里话。

院感科副主任医师翁超:作为新上任的院感科副主任,参加临床工作已经32年了,曾经支援过西藏,支援过摩洛哥,也经历过抗击非典疫情。今年又一次遇到特大疫情,他感到责任重大,接到去武汉支援的命令,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人,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女,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这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所以克服了初期的恐惧心理,做通了家属的思想工作,得到了爱人和孩子的支持。行李箱已经打包完成,随时准备出发。


曾经支援过摩洛哥医疗的翁超


重症医学科张洁莹:院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她说:“没什么太多想法,武汉疫情爆发出来的时候就有预感会需要支援。只是没想到那么快、那么突然。我心想,既然来了,那就上呗。”国家有难、武汉有难,自己的所学所长正好能用得上,肯定义无反顾。疫情面前,她说父母和她的双胞胎哥哥也理解和支持。去了武汉,条件艰苦不怕,会做好防护措施,不让家人、同事和朋友担心。她说就是科里后续人员、物资方面有些担心,因为每次过节ICU都比较忙。


张洁莹请同事剪掉长发


重症医学科胡芸芸:院重症医学科护理总带教,曾参加过抗击H7N9禽流感的护理工作,在得到支援武汉报通知的时候,就第一时间报名。她说:“没想那么多,需要我,我就决定去了。本来今年准备怀孕生小孩,这样一来,觉得愧对公婆了。”今天一早,她接到院内电话,匆匆和爱人交代几句就前往医院。因为赶着去培训,她和同行的张洁莹一起请同事帮忙,剪掉了她们节前精心打理过的长发。因为穿防护服不允许一丝头发外露,所以要剪掉。 


胡芸芸剪掉长发


急诊科汪娟:院急诊科副护士长,当亲朋好友纷纷问她:“武汉都封城了,里面的人都想出来,你倒好,还拼命要进去?难道你不怕吗?”说不怕,是假的。但作为一名护士,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作为一名党员,就更义不容辞,负重前行了!我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提到家人,她说:“这段时间上幼儿园的儿子交给老公一个人带了,好在老公单位比较给力,得知去支援湖北,延长了他的假期,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急诊科主任戴李华叮嘱汪娟(左一)防护事项


杨浦区市东医院建院已逾73年,始终坚守公益本质,一直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每次国家抗震救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有市东人挺身而出的身影——1976年,唐山大地震先后有两批42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到灾区救治伤员;1988年,医院成功抢救十二棉纺厂70余名煤气中毒职工;2003年,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SARS防治工作;2005年,派遣医生参加援摩医疗队远赴非洲开展医疗援助;2016年,医院先后派出六批医疗队赴西藏拉孜开展为期五年的医疗援助……“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已经融入市东人的血脉之中。2020年1月9日,上海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共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致力于打造“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加速区域医疗中心的特色凝练和能力提升。

如今,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上理工附属市东医院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艰巨任务,又一次迎接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以饱满的状态抗击疫情,后续几批医疗队,也在迅速组建中,随时待命接力驰援。



供稿:附属市东医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