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汇网: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5-20%,去年全国生产企业收入达6400亿!行业发展离不开多学科跨界携手
发布时间: 2019-12-08    浏览次数: 11

近年来,健康领域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在人工智能、3D打印、5G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医疗器械的创新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医疗器械设计(中国)大会上,1000余位来自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工作者汇聚一堂。他们提到,如今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应用,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和转化创新领域的实践,也越来越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

“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应当以医学的临床创意为源泉,临床需求为导向,工学的技术创新和工程为手段与桥梁。”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原校长孙颖浩教授表示,唯有“跨界”携手、深化合作,才能将医疗器械行业与医工交叉领域推至发展快车道。

临床难题是医疗器械创新的源泉

“高效、低耗、精准、安全”用了短短八字,孙颖浩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医疗器械创新的标准。做了将近40年临床医生,他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难题有时就是最好的创新源泉。

“这是我认为我所有发明里最愚蠢的一个,但现在它已经被收录至美国腔道泌尿外科的教科书中。”主旨演讲上,孙颖浩幽默的发言引起一片笑声,而他所提到的,正是由其自主发明的“孙氏末端可弯型输尿管肾镜”。

以往,泌尿外科医生一般使用输尿管硬镜或软镜来击碎输尿管或肾脏中的结石,缺点是一款医疗器械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无法“一箭双雕”。

“临床处处可创新,有时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麻烦。”孙颖浩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将硬镜和软镜的功能巧妙地结合在“孙氏末端可弯型输尿管肾镜”上。这款被称为一镜到底的“碎石神器”,不仅可以处理输尿管结石,还可以在自然腔道下处理肾结石,一次性解决了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微信图片_20191207182804.jpg

“‘不破不立’就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破’就是要破除不合时宜的老观念与老方法,‘立’则要立足前沿科技发展,探索创新之路。”目前,孙颖浩正牵头以医生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秉承“以医生为主体”的理念,推行“临床医师+临床工程师+专利分析师”的“三师”组合医疗创新服务模式。

正如孙颖浩所说,“不用怕被人工智能取代,外科医生永远不会失业,只要他懂得创新。”

修订完善3000余份政策文件,高校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正不断提高。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宝亭提到,近10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15-20%。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17236家,主营业务收入约6400亿元人民币。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如此迅猛与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不无关系。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高校共修订完善3000余份政策文件,88%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为高校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打开了通道。”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檀勤良表示,高校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医疗器械领域优质的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926150855.jpg

今年9月,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学专家提出改进诊疗手段和医疗服务的关键问题,由上理工的工程科技团队集体攻关,目前,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启动了40个医工交叉合作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表示,上海理工大学很早便开始布局医工交叉模式,打破医学、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间的边界,进行深度渗透与融合,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 。

微信图片_20191207182759.jpg

此次开幕式上,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俄罗斯、新加坡、巴基斯坦、巴西、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南非等9个国家的12家医疗器械领域的教育和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载体、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倡议。

“期待联盟能够加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以满足人类对健康领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手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国际社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说。

微信图片_20191207182745.jpg

临床试验不再唯一,计算机建模或改变医疗器械上市路径

从“跨界”融合到产品研发,再到上市销售,医疗器械的诞生每一环都至关重要。而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上市路径或将发生改变,临床试验不再是唯一途径。

“通过模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医疗器械的表现结果。”美国ANSYS公司工程师马克·霍纳介绍,一位得了肺部动脉瘤的患者,按照以往经验,医生会先为他做一个肺部造影,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手术。当引入计算机模型后,工程师可根据患者的肺部造影结果和临床数据进行模拟演练,测算在使用医疗器械的情况下,手术的成功率与愈后情况。

微信图片_20191207182753.jpg

“临床试验中招募的患者一般是非常理想化的,同时我们也绝不允许外科医生超处方地使用医疗器械,这无疑减缓了整个产品上市的速度。”不过,马克·霍纳也提到,目前的一个困境是,计算机模拟得来的临床数据并未得到全球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认证。

如今,医疗器械在整个人类健康应用里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医疗器械、家用保健康复医疗器械和智能可穿戴医疗器械,将为未来的人类健康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助推作用。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关于本次大会的更多媒体资讯,请点击下方链接:


1.人民网第三届世界医疗器械设计(中国)大会在沪举办:

http://sh.people.com.cn/n2/2019/1208/c134768-3361408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新华网:医工交叉大有可为,世界医疗器械设计(中国)大会在沪举行:

http://sh.xinhuanet.com/2019-12/08/c_138614217.htm  


3.科创:全球最大规模医疗器械品牌活动首次来沪 在浦东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http://app.pudongtv.cn/api/newsShare.php?id=9320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4.看看新闻:第三届世界医疗器械设计(中国)大会上海召开:

http://www.kankanews.com/a/2019-12-07/0039080033.shtml


5.上观新闻:手术刀不“升级”,人工智能并不比外科医生强?院士谈原创医疗器械创新:

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93194&time=157576961252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