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依托百年理工的深厚底蕴,培养医疗器械、制药工程设备、食品科学、食品加工及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具有医工结合、以工为主、兼容管理的鲜明办学特色。目前已构建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多层次医疗器械与食品科学类人才培养体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4个硕士点: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工程”专业学位领域 、以及医疗器械 MBA,还有10 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学院所有硕士点都招收推免硕士生,所有博士点都招收推免直博生。
欢迎全国优秀考生来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深造。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
一、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包括初试科目、复试科目、接收调剂要求、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083100)点击查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085400电子信息的方向之一)点击查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083200)点击查看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086000生物与医药的方向之一)点击查看
二、硕士招生初试、复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具体请查看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点击浏览)
三、硕士学制与奖助学金
1、推免生入学报到注册后,优先评定一等奖助学金。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都为2.5年,并享受同样的奖助学金制度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学校,按照学制收取学费、并发放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学院所设各专业学费都为每年8000元,点击查看 《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方案实施办法》
4、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学业成绩、学术成果、社会公益活动等综合表现优秀的研究生有可能获评2万元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5、学校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学院配合学校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设有“微创”创新基金,来鼓励、资助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活动。
6、学院对于学术成果、竞赛获奖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另设有奖励政策。具体请查看学院研究生学术成果登记资助办法和科技竞赛获奖登记奖励办法
四、研究生培养模块介绍(研究方向和相关导师)
4、医学影像技术模块
7、食品微生物模块
8、食品工程技术模块
五、导师介绍(点击查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科为主,注重工程研发、设计和制造,多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依托大学的强势工程学科,围绕“医疗器械”这一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逐渐形成了微创医疗器械、医学光学、低温生物医学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微创医疗器械与技术主要研究介入式微创医疗器械、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中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申请获得教育部“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微创(上海)医疗器械公司联合研发了心血管、神经、大动脉三大类介入医疗器械,获得国家和上海市重大课题资助及科技奖励。
低温生物医学工程方向建立30年来,一直居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研究细胞、组织乃至整个人体的热科学问题。与十多家医院合作,为临床医学服务,如皮肤、胰岛细胞、气管、动脉等的低温保存。提出或完善了低温保存和冷冻干燥较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制出若干低温生物医学的重要仪器设备(如低温冷刀、降温仪、低温保存系列设备等);成功地实现了许多活体细胞和组织的低温保存或冷冻干燥。研究成果共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12项。
医学光学与视光学把现代光学的原理和技术与医疗器械结合,研究视觉修复理论与技术;实现医学光学检测、诊断和治疗仪器等。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研发了“生物芯片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物医学信息与处理从分子、基因层面研究人类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医学图像的获取、分析。研发了高频超声显微镜、数字化医疗器械、基于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检测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各类国家/省部级人才20多人,实验室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设备价值5000多万。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0多项,横向课题近140项,总科研经费达到9500多万;发表科研论文700多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生培养紧贴医疗器械市场,研究方向众多,职业针对性明确,教学底蕴深厚,被誉为“现代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为100%,毕业生遍布全国30个省市,分布在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监管、应用等企业、研究所、医院、检测所等单位,大都已成为各地医院、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和监管一线的中坚力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的食品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创建人华泽钊教授(首届全国教学名师)进行的食品冷冻冷藏、冷冻干燥研究,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本学科已培养了90多位硕士和10位食品方向的低温博士及博士后,在校研究生已达到150余人。发展至今,该学科已立足上海,紧紧围绕安全、营养健康这一核心内容,形成了以下四个有别于传统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特色鲜明、学科交叉性十分明显的研究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主要以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食品中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及仪器;研究如何解毒、减少危害物含量的方法和技术、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危害因子预测模型、食品安全保障监控信息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始食品安全检测用生物传感器开发的高校,十余年来,针对食品安全监控中急需的监控的有害物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方法或仪器。其开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在2006、2007年和2014年获得省部级奖3项。
食品冷冻冷藏,主要研究食品、药品材料在快速冻结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冰晶的增长、低温应力特性、以及不同降温速率对食品组织的作用等基础性问题,为食品的速冻工艺与设备的革新,方便食品的冷冻冷藏以及热敏药物、脂质体药物的冷冻干燥提供理论支持。作为国内开展较早的的研究方向,该方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多种食品及重要生物材料的超快速冷却技术,研制了食品真空冷却、大型液氮喷淋速冻等装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食品营养与健康,主要以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为核心,通过医学、统计遗传学、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从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研究营养失衡与人类重大复杂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食物中重要生理活性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功能因子的结构与功效;研究和开发各类生物活性因子提取、改性技术以及功能食品的加工技术。该方向在骨质疏松学和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并与医院和企业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食品功能因子的加工技术。
食品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研究重要食品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发酵食品的现代生物技术和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等方面,包括高效发酵剂、功能益生菌开发及其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该方向经过多年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建立了与国内许多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其中研究成果“健能心康活性干酪乳杆菌LC2W菌粉”和“植物乳杆菌ST-Ⅲ菌粉”分别获得“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称号。
本学科拥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各层次人才14人。拥有原机械部食品冷冻冷藏与低温生物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高地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米,实验设备投资近1000万,并在十余家企事业单位中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企事业委托项目近30项,总科研经费达到2200多万(该数字含其他学院与食品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经费);出版专着5部,发表论文500多篇,SCI、EI、ISTP收录约150篇,获发明专利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培养紧紧围绕安全、营养健康这一核心内容,已经为国家培养食品安全监控、食品加工、食品冷冻冷藏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近1000人,分布在食品、保健品和生物药品的监管、检测、研发、生产加工及流通等岗位上,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发挥了显着的力量。尤其是在食品冷冻冷藏及安全方向上培养的10余位博士及博士后,有不少已是上海相关高校食品专业的负责人和一些大型冷冻冷藏设备企业的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