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指标
媒体传播

 

1、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媒体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校刊、电子屏、两微一端、宣传栏等的宣传教育功能,规范校内媒体审批管理制度,严格环境宣传申报流程,加强对横幅、道旗、展板、楼宇电视、电子显示屏等的管理;制定《上海理工大学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办法》,规范基层单位接受境外媒体采访的审核备案工作,完善新闻宣传审稿制度,实行校园网三级审核制度和新媒体“一稿三审制”;制定了沪江通讯社章程和新媒体工作室章程,确保学生宣传组织的科学规范管理,制定党报党刊订阅及发放指导的说明,圆满完成历年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

2、加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联动传播矩阵。学校打通校报、网站、“两微一端”之间的对接枢纽,构建“尚理小厨”融媒体发展格局。通过一个选题、不同策划、多个平台同时传播的宣传模式,营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良好氛围。着力建设学校融媒体中心,创作《沪江春晓》等传播力强的原创视频作品;在校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校报上开设“上理℃”“学在上理四季”“上理封面人物”等专题专栏,讲好上理故事、传播上理声音、扩大上理影响;以师生的关注点为切入点做好新媒体运营工作,通过推出品牌微话题、精心策划主题推广活动,将新媒体打造成为信息发布、思想引领、服务师生为一体的育人新平台。

学校举办2019年春季学期媒体座谈会    

 

3、媒体深度报道,扩大社会影响。聚焦学校重点工作,加强与基层单位、主流媒体的主动对接。积极回应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并主动定期与媒体保持良好沟通,配合社会媒体深入挖掘我校好人好事,在校园网主页开辟“媒体聚焦”版块,将社会媒体对我校报道及时反馈给校内师生。2019年,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突出重点,力推主题教育、医工交叉、机器智能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新时代·中国说等主题,截止1130日,外宣稿件386余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青报等央媒86篇,解放、文汇、上海教育等地方媒体300篇,提高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4、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维护学校的社会形象与和谐稳定。学校舆情监测目前形成了技防、人防相结合,全天候、无缝化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师生有呼吁、部门有回应、舆论有反馈”的良性互动舆情生态圈。定期将网络舆情研判以《舆情周报》的形式群发给中层以上干部,充分发挥网络舆情智库作用。在进博会等关键时间节点,网信办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应急预案,组建十九大网络安全值班群、网信办工作群、网络舆情智库等群组,实现24小时监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社会形象与和谐稳定。学校建立《上海理工大学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上海理工大学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加强校园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披露事实,主动引导舆论,最大程度减少校园突发事件对学校和师生造成的伤害,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师生的利益和形象。

5、聚焦师生,充分发挥“易班”网络育人平台作用。上海理工大学易班工作站,经过多年建设和统筹,于20195月正式升级为上海理工大学易班发展中心。2019年我校易班工作继承并深化“易班+”工作模式,强调以易班为引领的网络思政教育,加强易班文化传播。在思想引领方面,开展了“学习贯彻总书记要求之我见”、“《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感”、“习总书记讲话之深悟浅谈”等线上读书交流活动,各学院学生骨干踊跃参加。在文化活动方面,开展了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征集、上海市网络文化研究成果征集活动,通过在学生中征集视频、音频、网文、动漫等九大类网络作品,集中示范了网络内涵建设的方法。在课群建设方面,组建《新时代•中国说》YOOC课群,发挥网络思政教育优势,推动大一新生100%注册和认证。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完成易班文化建设月网络思政专题研究课题的结项工作,共结题16项课题研究,其中发表相关论文11篇,高质量结题率达68.8%

 


  相关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上海理工大学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pdf 


历史专区